并购基金是PE中的“高端”,如果说成长型PE基金是“伴大款”式的“锦上添花”,那么并购型PE基金则是“输出经营管理”式的“点石成金”。
并购基金是专注于对目标企业实行并购的基金,其投入手法是,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实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持有一定时期后再出售。并购基金与其他类型投入的区别表现在,危机投入紧要投入于创业型企业,并购基金选择的对象是成熟企业;其他私募股权投入对企业控制权无兴趣,而并购基金意在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并购基金经常出现在MBO和MBI中。
并购基金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搅乱了美国企业界,当时KKR在与首席执行官罗斯·乔纳森争夺纳贝斯克控股企业的较量中获胜,付清了现在仍不失为创记录的250亿美元。但是到90年代,杠杆收购渐已背气,危机资本占据了舞台中心。
现在,KKR卷土重来。尽管无论是它还是它的紧要对手,交易规模都无法与纳贝斯克控股企业相比,但它们新做的大宗交易都很可观。去年,并购基金筹集了540亿美元,比2003年多一倍。KKR及其伙伴正在购买玩具反斗城,得克萨斯太平洋企业拟收购奈曼·马库斯企业。
高盛企业私人股权部门负责人查尔斯·贝利说:“10年前,开一次私人股权会议,只有50人参加。现在会有1000人出席。从历史上看,这个部门占美国并购市场的5%—7%。如今可能达到12%—13%。私人股权投入企业已经成为华尔街极好的财源。”并购基金的影响还可从另一尺度衡量:一些位高权重的经理人都在这个部门开辟了第二(或第三)职业,如杰克·韦尔奇、奥尼尔和郭士纳,他们都在为并购基金企业工作。
但是,是否太多的资金在追逐过少的交易?危机资本家汤姆·李说:“20年来,我5次筹集股权投入基金,每一次都有人问我那个问题。我们的市场已经扩大。我现在所注意的一些企业过去我根本不可能看到。”李说,并购基金已经从购买小企业进展到购买中型企业,而且这种生意才刚刚开始触及市值10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的表面。
虽然新的资金供应源源不断,但这个行业需求方的竞争力现在已显著增强,许多最大的收购是以拍卖的形式完成。对交易的需求旺盛至极,事实上,某些贪婪者也在学着分享:越来越普遍的做法是所谓的俱乐部交易,如7种基金斥资114亿美元购买森加德数据系统企业。但是,随着利率上调,市场震动在所难免。
1.在资金募集上,紧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入者或个人募集, 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经营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入者协商实行的。另外在投入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实行,绝少涉及公开市场的操作,一般无需披露交易细节。
2. 多采取权益型投入方式,绝少涉及债权投入。PE投入机构也因此对被投入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享有一定的表决权。反映在投入工具。
3. 一般投入于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绝少投入已公开发行企业,不会涉及到要约收购义务。
4. 比较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 ,这一点与VC有明显区别。
5. 投入期限较长,一般可达3至5年或更长,属于中长期投入。
6. 流动性差,没有现成的市场供非上市企业的股权出让方与购买方直接达成交易。
7. 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危机基金、杠杆并购基金、战略投入者、养老基金、保险企业等。
8. PE投入机构多采取有限合伙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有很好的投入经营管理效率,并避免了双重征税的弊端。
9. 投入退出渠道多样化,有IPO、售出(TRADE SALE) 、兼并收购(M&A)、标的企业经营管理层回购等等。
并购基金包含多种形式,其中杠杆收购 (Leveraged Buyout)频繁得获得应用,MBO、MBI便是其下的收购形式。
基金种类虽然覆盖面广,但结构很不均衡。目前的结构特点是重公募,轻私募;重证券投入,轻产业投入。企业并购重组不是一时的经济行为,而是经济全球化后的一个永恒的经济行为。并购基金的建立与进展,对解决并购重组历程中资金短缺的瓶颈有显著影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用于并购重组的基金,涉及此项用途的其它基金也为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