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Xingruihe8888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
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访谈录 2018-11-15 15:41 15793 0 收藏已收藏(0)
28年来,资本市场有哪些重要发展节点?今天的访谈就邀请吴晓求教授,请他讲述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历程。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从创立到发展的第28个年头。28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先探索试点,再规范发展”等等阶段,逐步走出一条“符合市场规律且尊重国情”的道路,成长为世界第二大规模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变革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理论家、亲历者和见证人,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深有感触地表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资本市场。没有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很难有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很难有今天如此强大的金融体系竞争力。”
28年来,资本市场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节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情况如何?今天的访谈就邀请吴晓求教授,请他讲述他所经历的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历程。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吴晓求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信仰与执着;感受到了他对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中国梦”的笃定和信心。同时,也看到了他对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深入分析和理性研判,看到了他对中国经济金融社会发展前景的美好期盼。
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春风中扬帆起航
在吴晓求看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起始于1983年,其标志为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责,并把其他职责剥离开来,同时成立了专业银行,也就是后来的商业银行。
吴晓求:虽然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晚了5年,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建设却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期间经历了很多磨难和考验,但一直坚定不移推进的,便是改革和开放。
吴晓求:走过3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金融市场主要呈现出三点非常重大的变化:首先,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有了根本性的提高,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化金融资产的规模在不断增大,其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实际上,证券化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化的一个标志。融资和投资活动更加市场化,市场脱媒的力量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也在不断加大。
主持人:您认为中国金融科技化目前发展怎么样?
吴晓求:在市场化的同时,中国金融科技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金融科技方面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最近3-5年表现得非常明显,其中新支付业态的出现使中国金融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中国金融的普惠性也明显得到改善。中国金融的功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单一的融资服务过渡到提供融资服务和财富管理双重功能并重的时代。金融已承担起居民和社会所要求的财富管理使命,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作用将更充分发挥。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两大“里程碑”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风雨征程,资本市场迈出坚实的步伐。作为改革开放进程的过来人,吴晓求认为,在资本市场发展的28年里,有两件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吴晓求: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步于1990年深沪两个交易所的成立,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大里程碑。两大交易所的运行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而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更是对资本市场发展、两个交易所迅速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掀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篇章。
主持人:您怎么看20多年前的交易和现在的交易?
吴晓求:20多年前,人们的意识非常保守,对股票市场以及资本市场仍处于质疑的状态。我很惊叹在当时的思想环境下,那一代人可以建成深、沪两大交易所。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需要很大的勇气、顶住各种压力,因此我对创建两个交易所那一代人的精神十分敬仰。
吴晓求:2005年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又一大里程碑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股权分置改革给了中国证券市场第二次发展的动力和空间,甚至是第二次生命。如果深沪两个交易所的成立运营是开天辟地的,那么,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则是登高望远,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主持人:您能讲讲股权分置方面的看法吗?
吴晓求: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却很缓慢,截至2005年中国资产市场规模仅有1万亿元,股权分置给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作用。所谓股权分置,即当时A股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这就造成上市公司有两类流动性存在明显差异的股份,同时这两类股东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流通股股东希望企业能做好,增加利润。而非流通股股东,因本身股份不能转让,其兴趣点主要在于融资,至于企业是否能够做好,他们并不是特别关心。股权分置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不仅影响市场对A股股票进行合理估值,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使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更是影响市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因素,是造成股市长期低迷的关键症结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造就一个所有股东利益一致的股权结构,让这两类股东具有共同的目标,让两类股东资产具有共同的流动性。
吴晓求:哪怕IPO停两年,也必须推动股权分置的改革。没有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不会有未来,中国金融业也不会有未来。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分置改革,把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制度设计改掉。
曾有人用“知难行易”来描述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探讨,在吴晓求看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难点在于相当一部分非流通股股东都是国有股东,意味着这是一场社会流通股东和国有股东的博弈。即使放在今天,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事实上,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资产不仅没有流失,并且还实现了动态的保值增值。虽然国有股东控股比例下降了,但是总市值有了明显的增值。如果没有2005年前后的这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今天的资本市场仍将处于困境之中。
吴晓求:2007年前后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国资本市场要增强实力,就要让大型国企回归A股市场,并努力把优质企业留在国内资本市场,让国内的投资者分享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同时通过改善上市公司结构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
主持人:您能谈谈资本市场监管方面吗?
吴晓求:改革的深入与监管的完善总是相辅相成。谈起资本市场监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步。过去,资本市场监管像政府管企业一样,计划经济的烙印非常深,后来逐步呈现出立足市场的特征。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一点,从当年额度审批制到如今的核准制,再到目前正在探索的注册制,不断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吴晓求:从发行上市到信息披露,从并购重组再到退市机制等,中国资本市场已拥有一整套完善的机制规则。监管者正在尽最大的努力完善资本市场规则制定。虽然体系完整,但有一些规则并没有适应时代的变化,变革的速度和力量仍有待提高。
主持人:您认为资本市场监管的方向应该怎么走?
吴晓求:监管者只做一件事——确保市场的透明度。”在他看来,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重点是信息披露。确保市场的透明度是维持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资本市场监管应在提升市场透明度、保持市场公平上下功夫,而市值的涨跌更多是由经济环境、经济政策决定的,而非监管者的管理范畴。对于操纵市场、虚假披露、内幕交易等违法违纪行为,无论何时都应该加强监管。
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理念的变革
主持人:请谈谈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您的意见?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道路十分漫长,这是一个市场经济观念洗礼的过程。资本市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不断思考这一问题,才能找到资本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要有深度的变革,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而深度的变革来自危机感和责任感,目前还存在不少需要努力提升的地方。
吴晓求:首先要改变上市交易规则及发行制度,让中国资本市场成为所有成长型企业共同的平台。我国资本市场原有发行制度带有较为明显的现代工业的特征,新型高科技成长性企业在这种制度体系下无法获得很好的服务,当务之急应当改革现行发行上市制度及规则,吸引保留有成长性、创新性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市,而不是只留存钢铁、煤炭一类企业。
主持人:您作为中国证监会第九届发审委委员,认为企业上市判定标准有哪些?
吴晓求:企业的成长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一是看企业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披露信息,即使亏损也要开诚布公,让大家来判断这个企业的价值。二是要深刻关注未来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变革趋势,是否将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至于企业是什么身份,过去多么辉煌,这些都不应是关注的重点。
吴晓求:其次,要继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让中国成为全球投资者配置资产的中心。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与中国的大国地位远远不匹配。相较于中国金融市场规模世界第三位、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世界第二位的排名,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份额仅为2%左右,显然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严重落后。吴晓求也强调,只有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的开放才格外有意义。
吴晓求:建议,资本市场政策管理需要保持适当的预期性,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他最后说,回顾历史,市场波动很多方面来自政策的突然变化,因此现代金融要建立一种适应性的预期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