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公募年终规模战生变,短期理财债基被剔除排名资格

国际金融报   2018-12-18 14:08 13293 0

继去年末“货基冲规模”被叫停后,近日,作为货基替代品的短期理财债基,也被剔除规模排名资格。

  继去年末“货基冲规模”被叫停后,近日,作为货基替代品的短期理财债基,也被剔除规模排名资格。


  逼近年关,正在全力冲刺年终大考的公募基金迎来监管新动向。继去年末“货基冲规模”被叫停后,近日,作为货基替代品的短期理财债基,也被剔除规模排名资格。


  被剔除规模排名资格


  12月1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召开基金评价业务座谈会。其中提到,基金评价机构自今年四季度开始,将不再披露包含短期理财债基的规模排名数据。与此同时,基金管理公司也应不再通过各类渠道宣传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规模排名及收益率。


  天相投顾投研总监贾志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短期理财债基被剔除规模排名并不意外。“这样的做法,一是为了引导基金公司不要用短期理财债基去比拼规模,而是应该提高投资管理能力;二是因为短期理财债基和货基一样,采取的摊余成本法和滚动申赎方式,存在流动性风险。”


  中基协还在上述座谈会中提到,货基监管趋严后,市场及股东方较为关注短期排名及基金规模,导致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将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作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替代品种,用来扩充管理规模,令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规模出现较快增长。


  记者梳理发现,短期理财债基冲规模现象在一季度最为明显。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末,短期理财债基整体规模达到6501.55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2734.73亿元。之后便出现回落,二季度短期理财债基规模仅增加了594.37亿元;三季度则出现负增长,规模缩水198.27亿元。




  上半年走红后遭整改


  “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一季度短期理财债基规模暴增,是由于货基遭遇严监管导致冲规模受阻,而权益市场持续下挫,年初“放闸”的机构资金大量涌向具备“类货基”属性的短期理财债基。


  短期理财债基,又被称为“货币增强型基金”,主要以货币增强为投资策略,在配置资产的选择上,也以剩余期限不超过3年且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债券资产为主。


  整体来看,这类基金收益表现和货基较为接近。截至12月16日,55只有数据可统计的短期理财债基(份额合并计算),年内平均收益率为3.29%,货基同期平均收益为3.38%。


  至于后期规模出现缩水,则与短期理财债基整改指引有关。7月份,监管层向基金公司下发《关于规范理财债券基金业务的通知》,明确未来短期理财债基将具体分为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两种,两种基金都需要将8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债券。


  另外,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需采用买入持有到期策略,可以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封闭期应在90天以上,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则应采用市值法估值。同时,短期理财债基应确保规模有序压缩递减,每半年需至少下降20%。


  短债基金或成新选择


  之后,基金公司便开启了“整改模式”。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7日,市场上118只短期理财债基(份额分开计算)中,有109只处于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状态。


  与此同时,部分短期理财债基选择转型为纯债基金。证监会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兴银双月理财债基9月26日提交的转型申请已在12月7日获批,转型后名称为“兴银合盈债券”。此外,易方达双月理财债基也在11月15日提交了转型申请,目前尚处于“第一次反馈材料”阶段。


  “被取消规模排名资格,从当初被整改就能看出端倪。”上海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货基和短期理财债基都被打入“冷宫”后,很多基金公司只能靠发新产品来助力年底的规模排名。他预计,短债基金将成为明年市场资金的“新选择”。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尽管货基和短期理财债基的规模排名资格被取消,但规模依然是基金公司的内部考核指标之一。他表示,“股东对基金公司的考核是很全面的”。


  (以上内容由启明星量化金融学院资讯部整理编辑,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