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

“黑白名单”机制将推出私募或迎分类监管时代

上海证券报   2018-10-15 14:50 15422 0

私募基金进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其“量”的扩张特征较为明显,与此同时,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现象也同步显现。

  


       私募基金进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其“量”的扩张特征较为明显,与此同时,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现象也同步显现。在10月13日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目前基金行业已经走上一条规范发展之路,但同时也要提升专业抗外部风险能力,防范自身道德风险;未来私募基金管理人将通过“白名单”制度,使其私募基金管理人专业、约束力更强,让资金能够更好的抵达实体经济。

  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表示,私募基金是市场化最充分的机构,对提升金融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私募基金同时也需要加强信用机制的建设,加快“白名单”机制建设,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有助于优质私募脱颖而出,拓宽私募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


  四方面推进:信用义务落地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当前基金行业在法律体系健全背景下,逐步走上一条规范发展道路。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会长洪磊看来,私募基金已经具备作为资本市场压仓石和实体经济助推器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与行业本质相匹配的法制环境和市场体系。例如双受托制度、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净值化管理制度等,成为了基金行业的特色制度。

  据了解,在金融风险形式多样、成因复杂形势下,提升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已经成为了监管层主要工作内容,例如私募机构的发展,要从风险源头和本质出发,完善风险识别防范和化解机制。

  “在私募登记备案高峰时期,机构申请登记以每周400家,产品备案申请以每周800只-1000只的速度增长,被压抑多年的需求短期内释放,私募基金市场空前活跃。”洪磊介绍说,但是种种不规范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包括私募机构滥用登记信息非法征信,为本基金组合投资要求,为单一机构或项目融资问题,违背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要求变相保本保收益,违背防范利益冲突要求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行业监管和自律管理中,在不断规范的过程中暴露出来,这就需要认清问题本源,回归行业本质,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据洪磊透露,下一步中基协将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持续推进信用义务落地工作,具体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完善信用公示、信用管理,建立公允透明的行业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让信用记录良好、内部治理稳健、历史业绩优秀的私募机构有机会脱颖而出,获得更低的展业成本,更大的展业空间,积极推动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获得开展公募业务、养老金管理业务的机会,促进优胜劣汰。

  希望私募基金管理人能够通过“白名单”制度,使其私募管理人的专业、约束力更强,资金能够更好的抵达实体经济。

  二是进一步完善登记备案的须知,明确登记备案的关注要点,优化登记备案的流程,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在完善信用义务要求的同时,提高信用记录良好、内部治理稳健的私募机构产品审核时效。

  三是切实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优惠政策和监管的要求,做好创业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和标准认定工作,为创业投资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四是强化行业监督和自律检查,对违反自律规则和协会章程的行为,严格自律执纪。


  私募基金呼吁:加快“白名单”机制建设


  事实上,近期监管层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加快私募基金“黑白名单”制度建设,以期更好的进行行业分类监管,促进私募机构优势的进一步提升。

  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经济高度依赖间接融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应该要寻找市场化的解决方法,而私募基金则是市场化最充分的机构,对提升金融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私募基金需加强信用机制的建设,加快“白名单”机制建设,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工作,这有助于优质私募脱颖而出,拓宽私募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

  杨玲说,经过近几年监管政策和自律制度的出台,私募行业已经走上了规范发展之路,在继续筑牢行业规范发展、合规运营的文化,有必要推出相关的分类监管政策,通过分类监管做到扶优限劣,有助于鼓励和引导行业中的优秀的公司继续突出主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私募基金公司;也有助于对行业形成示范效应,带动行业合规和业务水平整体上移。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私募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国内金融“降杠杆”背景下,中国经济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经历短期阵痛之后,中国经济或迎来发展质量高、投资效率强的新阶段。考虑到投资资产的流动性、收益风险比等变量,房地产将不再是首选资产;从未来资产的增值能力来看,经过深度调整的A股有望成为未来3年-5年最具潜力的资产之一,尤其是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公司,未来或将面临估值和业绩双回升的情况。

  而理财新规明确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必须有衍生品交易资质,部分小银行不得不就此暂停。

  据融360不完全统计,9月份银行共发行结构性存款342只,较8月份减少132只,降幅为27.85%。不过该机构分析称,由于理财新规国庆节前才正式发布,对9月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影响不大,10月结构性存款或会“退烧”。


  实操细节亟待厘清


  上述城商行人士透露,其实结构性存款成本比较高,加之今年贷款投放不足,负债端压力并不太大,其所在银行之前就一直在降规模,到新规落地前后,由于没有资质,就完全暂停了。

  结构性存款绕开了利率限制,收益率至少在4%以上,与理财产品收益相当,成本比一般存款高出不少,会“吃掉”银行部分利润。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这是重要的揽储工具,也是向净值化转型的最佳过渡产品,因而不惜高成本进行发售。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称,净值化转型的要求抬高了业务开展门槛,导致部分中小银行的业务重心重新回归表内。在此大方向下,推动收益具有吸引力的存款类业务发展是接续当前理财客户的重要方式之一。

  上述理财新规已明确将结构性存款纳入银行表内进行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按照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等。对于银行资管人士来说,眼下的问题莫过于实操层面一些细节还亟待厘清。

  比如,在业务归口上就五花八门,有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业务由公司部负责,与资管部形成内部竞争;有的银行打算将结构性存款业务从资管部移交到金融市场部负责,如招商银行

  在某银行计财办人士看来,还有结构性存款与其对应资产的问题,“若按资产100%对应结构性存款加准备金,不划算。相当于负债打了个15%折扣,成本更高了。”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